本站首页
岁月拾忆
莘莘学子
耕耘之路
媒体潍职
图说潍职
本站首页>>耕耘之路>>正文
执着的追求
2015-01-16 14:08  

 

面前摆放着一张大大的获奖证书,它是特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颁发的,主人便是我院植物科学系副主任王振华教授。

王教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1976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潮中她成了诸城丁家庄的一名插队知青;一年半后在被招返城就工前夕,参加了高考,返城两月后,收到了莱阳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她以下乡知青的身份,身着一身工装风尘仆仆赶到农学院报到时,全班同学无不惊讶——班里怎么来了一位农民身份的工人。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她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开阔了眼界。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本来最不愿学农,却学上了农,从事了农学工作,当然后来随着对农学的了解,便深深地爱上了农学,愿意把这一辈子奉献给农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教授对芦笋的研究早在她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1982年,走出大学校门的王教授成了潍坊罐头厂的一员技术人员,从此她跟芦笋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们的研究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开发的芦笋新品种一打入门场便成了脱销产品。离开罐头厂来到农校后,她仍然坚持对芦笋的研究,20年弹指一挥间,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痛苦,更多的是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岁月的苍桑悄然爬上脸颊,终于,2003年年底,她参加的《芦笋二倍体、多倍体、全雄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研究课题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教授探索的领域是多方位的,在坚持对芦笋研究与开发的同时,她把研究的触角伸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参加研制的“化控复合种衣剂”获第十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农业副产品博览会金奖、参加的《潍坊市黄淮海农业科技开发玉米开发》获二等奖、《大棚蔬菜高产优质化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小麦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繁育推广》研究课题获潍坊市星火计划一等奖、《20%麦叶丰乳油在小麦上的推广应用》研究课题获潍坊市星火计划三等奖、《彩色棉新品种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白净而娴雅的王教授或许会让你感到一丝文弱,但瘦弱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坚强的心。她常用全国优秀教师丁荣省的一句话来自勉:无论做什么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二十几年来,她在担任教学任务和科研课题研究之余,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义务科技讲座、技术咨询、示范和服务,潍坊电视台、潍坊晚报及潍坊日报对她的事迹曾多次给予报道;她主、参编了农业部、山东省等组织的16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精力充沛的她还担任了大量社会兼职: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委员,潍坊市专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五届科协代表,市政府小麦顾问团顾问,潍坊市台联副会长,潍坊市妇联执委,潍坊市物价局价格管理顾问,山东省十届人大代表、市九届政协委员……付出与汗水总是成正比,成绩突出的她先后被授予潍坊市先进女职工、潍坊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九三学社山东省优秀社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复杂的经历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它可以让人练就更敏锐的触角,磨砺更坚强的意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无论做什么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一信念的支撑下,忙碌而充实的王振华教授在她的人生之路上会有更多的收获。(本文刊登于《潍坊职业学院报》2004年第6期3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4 © 潍坊职业学院 鲁ICP备 05019673 号
滨海校址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新园区海安路06588号
                    邮政编码:262737 电话:0536-3083601 传真:0536-3083600 
          奎文校址 :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243号 邮编:261041      [公安备案] [网络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