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至12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设备维修赛项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58所中高职院校的116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我院高职组选手朱林森、房锐同学获得团体二等奖,朱林森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破格晋升技师资格,成为山东省首个学生身份的化工检修钳工技师。
——前记
在技能大赛上,朱林森同学以他堪称完美的表现,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并以学生身份破格获得技师资格。全国第三,山东第一,这是一份怎样的荣耀!作为学生记者,我满怀崇拜和敬慕,与朱林森相约采访。采访十分顺利,相仿的年纪,一番深刻的交流,让我真正了解到了这个大男孩的内心世界,他的执着和努力,令人敬佩。
初识朱林森,他的朴素憨厚让人印象深刻,虽有几分腼腆,但十分爱笑。看得出他也欢迎我的到来。简单寒暄过后,他向我谈起了技能大赛的种种经历,回想起那段时间的努力,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和房锐同学参加的项目是化工设备维修赛,这是体力与脑力的大比拼。尤其是钳工这一单人项目,没有好的体力根本撑不下来。”他说。想起当初训练时候的辛苦,朱林森也是唏嘘不已。“锯、锉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使用,用它们跟钢板毛坯‘较劲’,就是一场‘灾难’。那个时候在实训室总会听到‘啪!啪!’锯条崩断的声音。弄伤手指是经常的事,兜里总会放一些创可贴备用。”
一个锉屑的姿势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不断反复的体会与校正才会做到规范,再经过更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将其养成习惯,不规范的动作很难获得好的训练效果,一个好的平面是在规范的姿势下才能做的出来。通过朱林森的介绍,我了解到这个专业的操作要领。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我看到他的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只要出了成绩,看到老师和队友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朱林森笑着说。
“在平时的钳工训练中,尤其是接近国赛的那段时间里,我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多做件,同一种错误不能出现第二次。钳工,说白了就是‘一锤子的买卖’,尺寸锉过了就是过了,无法再弥补,机会只有一次。因此平时的训练,就是将失误出现的几率降到最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朱林森已经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慢工出细活,仔细地观察和改动,比赛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在经验与教训中,他坚持到了国赛。回想在钳工项目竞赛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竞技比赛,同时面对的是来自全国的高手,心理方面的紧张和压力还是不小。刚开始加工他就因为计算失误而搞错了加工顺序,但他凭借平时做件的经验,及时进行了调整,将丢失的分数降到最小,经过反复修整,他做到了!在后面的画线、锯割等加工中他绷紧神经,提高警惕,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做出了近期训练以来最好的一副镶配件,总体来说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最终的成绩着实令自己感到吃惊。这也使我对钳工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失误在所难免,出现失误谁能冷静分析原因,及时修正失误,将损失降到最低,谁就是这个项目的强者。”谈起比赛时的经历,朱林森有些感慨。“第一次参加这么惊心动魄的比赛,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他说这是他不小的收获。
钳工训练是耗时最多的,对他和队友都不是强项,因此从组队一开始训练一直到比赛,钳工训练就未停止过。然而另一个项目机泵的拆装运行项目是在大赛训练进入冲刺阶段时才开始做的。这是一个团体项目,需要与队友的合作才能完成。它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为每一台机泵都是不一样的。为了熟悉拆装流程,朱林森和房锐这对战友,白天练钳工,晚上练机泵,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后来老师带他们去南化培训,当时为了能够多拆几台,多调试几台,他俩中午不休息,晚上熬到半夜,积累了许多拆装与调试经验。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在比赛时,即便遇到了很多状况,也都能一一克服。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比赛,带着胜利的微笑走出了赛场。
能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求技术过硬,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离心泵的拆装中,他们在调试了近一小时、还有半小时就结束的紧张氛围中,能够迅速冷静下来,找到问题所在,仅花了十分钟就将其调试了出来,并且将调整间隙控制在了5丝以内。还有在钳工比赛中,虽然朱林森一开始出现失误,但没有影响到后面的发挥。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支撑。
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和朱林森平常的兴趣爱好有关系。他告诉我,在大学生活中,他经常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比赛,大一时还获得了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曾和同学一起表演过小品,也参加了象棋比赛,获得二等奖。这些丰富多彩大学生活使他各方面得到了很大锻炼。
谈起他的指导教师齐云国和王文政老师,他不禁肃然起敬。他把跟指导教师的点点滴滴向我娓娓道来:“我的成绩离不开齐老师夜以继日的陪伴和指导,是他们给了我许多关怀和鼓励,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成绩。”他忘不了去南京培训的时候,齐老师陪他们一起做离心泵的拆装,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当年轻男孩看到灯光下老师的鬓角泛起的灰白色泽,感动得快要落下泪来。指导老师平时不仅要授课,还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参赛学生训练,他们放弃了节假日和休息,也放弃了和亲人团聚的机会,获得这些骄人的成绩,朱林森知道,奖牌和证书里,包含着老师们无私奉献的辛勤汗水。
通过电话我联系到了齐老师,他没有多说自己什么,而是一直在谈得意弟子:“朱林森是个勤奋的孩子,同时他的心理素质好得令我吃惊。比赛时虽然出了一些状况,但他依然有条不紊,发挥出了应有水平。我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在实验室加班训练,为了找到更好的加工工艺,他不厌其烦做分析;为了挫好一个平面,他通常要反复训练N次。他的成功,与他执着追求和辛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采访临近结束,我还有些意犹未尽。通过采访让我们更加明白,成功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朱林森的成功源于他的努力与汗水,也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不懈努力、反复积累,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作为山东省首个学生身份的化工检修钳工技师,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而他的青春也因此闪现出异样的灼灼光彩,令人艳羡,催人奋进。